克氏針、斯式針,空心釘、拉力釘、鎖定釘,傻傻分不清楚?鋼板斷裂的十大未解之謎?無論你是初出茅廬,還是身經百戰(zhàn),看完這份文章,都能收獲頗豐!
骨科涉及范圍廣,手術入路繁多,各種手術器械玲瑯滿目,其中的一些原則和技巧對于高年資醫(yī)師有時都一知半解,對于初學者來說更是一頭霧水。
本次,開為醫(yī)藥分享一篇干貨,希望對廣大骨科同道,尤其是剛接觸骨科的同胞們有所幫助。
手術室內常用的一些內固定材料
1. 克氏針與斯氏針
即可用作臨時骨折的固定也可作確定性固定,單獨應用時應輔以支架或石膏。
克氏針——常用于固定骨折塊,直徑常小于3mm,用作內固定時有時需要與鋼絲聯(lián)合應用。
斯氏針——用于骨牽引,直徑為3-6mm。
2. 螺釘
①按螺紋大小可分為骨皮質螺釘與骨松質螺釘(骨松質螺釘具有更大的l螺紋,對骨松質具有更好的把持力)。
骨皮質螺釘與骨松質螺釘
②根據螺釘尖端設計可分為自攻螺釘與自攻自鉆螺釘。
自攻螺釘(綠色):擰入時無需攻絲。
自攻自鉆螺釘(藍色):擰入時無需鉆孔和攻絲。
③鎖定螺釘
釘帽帶有螺紋,與帶有螺紋孔的接骨板結合后二者成為一個整體,具有成角穩(wěn)定性。
④空心螺釘
內部中空的設計使得螺釘可穿過臨時固定骨折塊的導針,實現(xiàn)骨塊的固定。使用空心鉆沿導針鉆孔后置入空心釘。
⑤拉力螺釘
這是一種半螺紋螺釘,能使骨折塊間產生加壓作用。使用時必須注意2點:
螺紋不應跨越在骨折線上,必須全部在遠端骨塊內。
螺釘方向必須與骨折斷面垂直,否則將形成剪切力,使已復位的骨塊發(fā)生位移。
⑥無頭加壓螺釘
應用時不依靠接骨板,而且無需二次取出。多應用于手部及足踝部的骨折或矯形。
空心設計,能沿固定導針擰入。
無頭設計,有利于在骨面下植入螺釘,對周圍組織干擾小。
圓錐形設計,能更好地與骨質貼合。
變螺距設計,從頭到尾螺距(旋轉一圈,螺釘移動的距離)由大變小,隨著螺釘的旋入,穿透骨質的速度也發(fā)生改變,可以實現(xiàn)骨塊間加壓。
在沒有拉力螺釘時,骨皮質螺釘也可用作拉力螺釘,但是需要將近端骨道擴孔,使近端螺紋失去把持力。
除了自鉆螺釘,螺釘在擰入前均需要鉆孔,鉆頭應等于或略小于螺釘的根徑(減去螺紋后螺釘釘桿的直徑)。
除非是自攻螺釘,否則擰入螺釘前需要使用配套絲錐在骨道內預先攻出螺紋。
3. 接骨板
接骨板分類太過復雜,這里只簡單介紹接骨板中的一些常見結構。
①
重建鋼板,以釘孔間的切跡為特征,便于彎曲塑形,對于復雜解剖部位,如髖臼的骨折十分有用。
②
上圖鋼板中,帶有螺紋的為鎖定孔,對應鎖定釘;帶有光滑斜坡的為加壓孔,對于普通螺釘或拉力釘,偏心擰入普通螺釘時釘帽會沿著加壓孔的斜坡向中心滑移,從而帶動骨塊向近端滑動達到軸向加壓的目的。
③
有限接觸鋼板,鋼板下表面是特殊形成的,可以減少約50%與骨的接觸面積,從而減小鋼板對骨膜血供產生的不利影響。
④
用于肱骨近端的Philos 接骨板,接骨板頭部邊緣有數量不等的小孔,可用于克氏針的臨時固定或縫合軟組織固定。
⑤
其他解剖型接骨板。
4. 髓內釘
髓內釘是治療骨干骨折的金標準,對于復位困難的骨干骨折,阻擋釘技術(Poller技術)越來越被人們重視,關于Poller釘的置入位置,大多文獻的描述過于復雜,初學者大都難以理解
|